导语: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存量时代,老旧小区维护改造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资金难题,构建住房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住建部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
一、 老旧小区维护难题:资金缺口巨大,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老旧小区数量不断攀升。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镇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房屋占比接近20%,亟需维护、改造的老旧小区占比快速提升。这些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功能配套不完善、居住环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然而,老旧小区的维护改造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传统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即业主在购房时缴纳的房屋“公共基金”。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使用效率不高、部分业主缴费意识不强等原因,专项维修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旧小区维护需求。
二、 房屋养老金制度:创新模式破解资金难题,构建长效机制
为了解决老旧小区维护资金不足的难题,构建住房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住建部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房屋养老金制度是指由政府主导,通过建立公共账户,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房屋的维修、更新、改造,以保障房屋的居住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一种制度安排。
1. 试点先行,探索可复制推广经验
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近日表示,目前全国已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22个城市正在开展房屋养老金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城市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资金筹集模式、管理运营机制以及政策支持体系,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2. 多元化资金来源,缓解资金压力
房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业主缴存: 借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模式,业主在购房时按比例缴纳房屋养老金,形成个人账户。
财政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对房屋养老金制度进行补贴,特别是对老旧小区的房屋养老金缴纳给予支持。
维修资金增值收益: 将现有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利用投资收益补充房屋养老金。
土地出让金: 政府可以将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纳入房屋养老金,用于保障房屋的全生命周期维护。
金融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与房屋养老金相关的金融产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3. 市场化运作,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房屋养老金制度将借鉴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的管理模式,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专业机构负责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三、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意义:多方受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房屋安全、改善居住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居民受益: 房屋养老金制度将为老旧小区的维护改造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2. 政府受益: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缓解政府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的财政压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3. 房地产市场受益: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延长房屋使用寿命,提升房屋价值,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
四、 展望未来:完善制度设计,推动房屋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
房屋养老金制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试点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出台房屋养老金制度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是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资金监管体系,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公众对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相信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制度的逐步完善,房屋养老金制度将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为破解老旧小区维护难题,构建住房全生命周期安全网提供坚实的保障。
上一篇 降价去库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