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咸丰县,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咸丰皇帝。据史料,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置咸丰县,到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登基,之间差了116年,两者之间并无关联。
咸丰隶属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处在湖北、湖南和重庆三省(直辖市)边区结合部,也是国内一个拥有19°C夏天的地方。咸丰马今年是第三届,由于档期优势,已逐渐形成赛事特性。今年12000人规模的赛事,竟然吸引了国内所有省市区的跑者前来体验。
要说咸丰马的标签,毫无疑问是一条龙服务了。由于交通不算发达,赛前赛后组织了完善的接驳体系。其全马赛道那是相当虐,不过完赛后可以洗澡、吃长桌宴。这样的服务,全国应该没有第二家吧?
咸丰马全马关门时间为6个半小时,前面十来公里基本一马平川,大约14K后开始有爬坡,也有下坡。等到了32K后,基本都是爬坡了,且比较陡,一坡又一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森林中穿行,冲到终点,人困马乏,冲个澡,换好衣服,出来安心地享受少数民族风情的长桌宴。
吃完后,不管你是到恩施机场,还是恩施高铁站,亦或咸丰县城,接驳车按时送达。如此一条龙服务,你有没有想体验一把的冲动?
因为大阪马时左膝不适,那之后跑了几个月半马,我对咸丰马全马有点敬畏、畏惧,没敢报,只敢试试半马。国内六月底还能跑马的地方,少之又少,虽只是半马,但我认为自己也算体验到咸丰马的热情、好客。
赛道风景优美,称之为森林马恰如其分。赛道氛围一级棒,年少的,年老的,大家用各自的方式,都在为马拉松助兴。莫看比赛小,各方面服务、细节都比较专业、用心,堪称一场小而美赛事典范。
如果要选国内必跑的特色赛事,我认为咸丰马可占据一席。尤其适合那些想挑战自我,或者喜欢越野环境的跑者,交通不便不是问题,在一条龙服务下,相信会带给你一次最别致的跑马体验。
看接驳体系
外出跑马,交通便捷是大家很在意的一个环节。比如我从深圳过来,安排行程时费了不少心思。航班到恩施,下来又要转车。火车也没有直达,只能高铁、普通列车串起来。后来看到广州白云有一趟K字头的绿皮车,直接到咸丰,就是时间有点久,15个多小时。
于是先从深圳坐城际列车到白云站,在哐当哐当声中睡了一晚,次日中午到了咸丰站。一出站,便能看到志愿者举着牌子,有接驳车可以拉你到博览会。
正是基于咸丰的交通没那么发达,要服务好外地跑者,就要在赛事接驳上多下功夫。我认为咸丰马的接驳服务,是一个体系化。
咸丰马领物是赛前两天,接驳服务也从周五开始。设置了恩施火车站、恩施徐家坪机场和咸丰火车站三个点。恩施的两个点,每小时一班,咸丰火车站的,约20分钟一趟。参赛选手免费,家属酌情收费。
赛后三个终点都有接驳,健康跑是拉到县城。全半马有到县城的,也有直接到恩施火车站和机场的。县城内,还可从5路公交沿线上车到咸丰站,一直服务到17:30。从县城也有到恩施站和机场的。
由于赛道后半程的路只有一条,且道路也不是很宽,在比赛结束前,不可能用大巴车占用赛道,运送完赛选手下来的。因此接驳服务的发车时间,是比赛结束后。像我在半马结束后,可以等一小会,就在终点旁有接驳车,但你着急的话,可以沿着小路走一截路,我走了有20分钟,在湾田接驳点上车返回县城的。对比了一下,跟跑完其他赛事返回酒店的时间,其实也大差不差的。
一方面是赛事考虑的周全,另一方面是选手的理解。当天着急走的,预留出等待接驳的时间,莫要到了终点非要走,赛道没解封,一时半会不好走的。
事实上这已是基于现实的最优解。全马终点有长桌宴,半马终点有持续不断的表演,跑完放松一下身心,多享受一会赛事准备的各项服务,将自己跑一场马的周期拉长了一点点,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观服务细节
咸丰马事实上就是个县城马,这几年我也跑过多场同一级别的赛事,我的出发点是多点包容,毕竟不是大城市,财力、人力等多方面都是无法比拟的。在咸丰马上,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类似于大比赛的规范,还有在此基础上地方特色的凸显。
过了检录区,两侧是存包车,然后一排厕所和小便池。拐到集结区,边上还有一长排移动厕所,根本没人排队。赛道旁,从1公里开始,就有移动厕所。
一路上补给很丰富,也很充足。从12.5K开始有能量补给站,后面的能量补给点可谓密密麻麻。有足够的能量支撑,你有没有感觉到,爬坡其实没那么恐怖。
除了起跑区有铁马外,一路上选手跟赛道旁的市民、村民都是零距离。有多处有组织的展演点,在6K到8K间,有大批的小学生,在投入地给选手加油,甚是感人。不管是各式舞蹈,或是老人席地吹奏,主打的是一个各尽所能,为一场马拉松的成功添砖加瓦。他们每个人的付出,共同营造出咸丰马的热情、诚意。
起跑时温度是21°C,我两个多小时跑完半马,倒不觉得天热,湿度的确有点高。路上我看到赛道旁有很大号的桶,装着凉水,供选手降温用,我看到的有四个。降温喷淋和雾炮车就不用说了,我还看到一辆空调降温车,不知有谁进去体验过。
终点美食,不仅有组委会提供的免费、特色的几种,其实完全够你吃饱的;也有一些收费美食,供你选择。大舞台上在不断地表演着节目,若能在现场提供一些凳子、板凳之类的,让完赛选手能够有机会坐下来观赏,或许会显得更有人气些。
这是我第一次来跑路越体育的赛事,总体感觉,比赛虽小,却很扎实。不管是接驳,还是参赛包众多的物料,包括长桌宴的特色,真有点不惜成本做好服务的节奏。据了解,在招商并不算很充裕的背景下,办这样一场马,连持平都难以做到。
在路越体育连续两年对咸丰马的精心打造下,其品牌逐渐形成。我希望这样小而美赛事,切勿追求大而全,亦或是一些虚名,踏踏实实做好跑者服务,将特色塑造得更为鲜明,绝对会在接下来迎来收获的。